武汉地铁站,隐藏的美学空间
≈
武汉地铁站
给美多一点空间
在上个世纪中国第一条地铁建成的朴素年代,需要单位开具介绍信方可参观的地铁,就是一座稀有罕见的“地下宫殿”,如今艺术力量的介入,给其赋予了新的面貌与使命。
除了在日新月异的地表建筑间捕捉城市印象的浮光掠影,走进武汉地铁站,也会在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地下车站公共空间,为这座城市的缩影驻足片刻。
踏入武汉地铁复兴路站,乳白岩石打底,铜绿色建筑浮雕沿一侧墙壁延伸开来,在站厅拉开视野,尽显庄重。
坐落于武昌区复兴路与紫阳路交叉口的复兴路站,把老武昌城的历史脉络复刻于此,沿《复兴有路,再望武昌城》主题壁画走过,打开老武昌城历史发展画卷。
保安门古建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长江大桥、武大牌坊及古建筑群等,安静叙述着老武昌城一路走来的历史轨迹。
在无人驾驶的5号线途中,路过一段武汉的“红城岁月”。
走出红钢城站的车厢,随扶梯而上,上世纪工业风扑面而来,复古红砖墙和立柱,钢材搭建的横梁和坡屋顶式的厂房结构,深度还原红钢城原貌。
佐以白色工矿灯的照明工具,打造出鲜明的老武汉怀旧岁月感。
墙面的艺术雕塑主题为《城·红》,以当年青山武钢集团的红砖家属楼房打底,把“武钢岁月”的数幕场景雕刻进每一窗中,站在当下回望历史,再现红钢城人的奋斗历程。
抬头恍如隔世,在汉正街站发出了对武汉地铁设计的第一声惊叹。
长形站厅上方是蓝天白云布景,两侧古色古香的骑楼下挂满武汉老字号招牌,“汪玉霞”、“谈炎记”、“益祥谦”...这是活色生香的老武汉记忆。
白墙上壁灯照射下的壁画场景活灵活现,真实还原当年汉正街人潮涌动、生意兴隆的场景,在地铁站上演一部穿越剧。
地铁5号线上的三角路站,地处武昌繁华市区,周边居民区、学校、商业大楼林立,人流密集。
清代商人喻兴隆盖三层高楼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成为当时繁华武汉的缩影,之后这里逐渐成为纺织工业区,三角路站“纺市繁华”的主题大概也由此而来。
以老武汉茶楼为设计意向,黄白配色淡雅素净,搭配艺术顶灯造型古朴生香,在武汉地铁站解锁繁华武汉之外的另一面。
迷失在号称“亚洲最美地铁站 ”-武汉商务区站的“璀璨星河”中。
以星空为背景,打造出由内向外渐变的玻璃穹顶造型,底下是三坐含苞待放的莲花造型装置,光滑的表面倒映着蓝紫色的穹顶,仿佛置身宇宙之中,梦幻和神秘感交织在这片空间。
一棵高科技感的“大树”屹立在省农科院站中庭,流畅的灯光线条随枝干延伸至顶部,形成茂密的枝叶,与环形艺术壁画上的四季谷物相互映衬,现代科技下尽显生机。
扫码进站,进站“扫码”。在经历武汉目前最复杂的施工环境后,打造出的一座现代摩登地铁站点。
二维码装饰布满的王家湾站,像一座时装秀场,摩登与现代艺术氛围格外浓厚,在站内疯狂扫码获取意想不到的知识点。
又是一年秋风起,降温后的秋意渐冷,长江两岸的芦苇荡里飘飘荡荡。
在长江右侧的徐家棚站,地铁7、8号过江线路在此交汇,换乘的苦,吃过都知道。
工字型的纯白实验室风恍如地下盗梦空间大气凛然,芦苇元素艺术墙画又婉转浪漫。
银色材质的候鸟造型在上空点缀,高低起伏飞过芦苇荡上空,长江两岸的都市闲野之趣被复刻进地下,巧妙而自然。
名副其实走进武汉“地下宫殿”的地铁4号线知音站,艺术雕刻的穹顶,大理石花纹地砖,仿佛误入法国古典教堂。
丘比特爱神分别和高山流水、琴瑟和鸣、彩虹霓裳相结合的壁画,昏黄的灯光,地铁站被装饰成一座艺术殿堂,还是中西“合壁”式,大胆且新颖。
把脖子向后仰90度,将收获一幅展开的万花筒,这是专属于昙华林武胜门站的打卡方式。
蓝色几何线条优美勾勒出昙华林百年街区的轮廓,各种手绘元素拼凑在一起构成一副巨型填色卡,是想要私藏系列。
///
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地下空间也紧跟节奏,地铁站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从提供最基础的交通便利价值到如今能满足行人的精神享受需求,经历了时代的鞭挞与革新。
地铁站空间的设计灵感,或来源于周边地域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亦或者是设计者千丝万缕的灵感碎片,艺术壁画与橱窗、顶灯造型、以及仅供小憩的座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艺术宫殿。
放下手机抬抬头,转转脖子抖抖肩,视觉小憩之余,给美更多空间。
编辑-小静 | 摄影-白米周 | 设计-Eight
你对哪个地铁站印象最深刻?